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十、百、千”工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时间:2024-07-06 11:01:1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79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十、百、千”工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十、百、千”工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泸市府办发〔2002〕8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外经贸厅关于实施“十、百、千”工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川办函〔2002〕39号)转发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贯彻实施“十、百、千”工程,是发展壮大外贸经营主体、构筑我市外贸出口新平台、扩大我市外贸出口的一项重大举措,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其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二、确定泸天化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泸州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泸州老窖集团有限公司列入全省100户出口有潜力企业行列,2002年每户企业出口力争达到300万美元以上,“十五”期末每户企业出口力争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
  三、确定泸县2户企业、合江县3户企业、古蔺县2户企业、叙永县1户企业、江阳区3户企业、纳溪区2户企业、龙马潭区2户企业、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户企业,以及泸州佳誉猪鬃有限公司、泸州外贸长江畜产品有限公司、四川长江起重机有限公司、泸州市丝绸总公司、泸州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泸州市进出口公司、四川郎酒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酒妖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泸州机器厂等26户企业列入全省1000户出口小企业行,2002年力争每户企业均有出口实绩,“十五”期末每户企业出口力争达到100万美元以上。
  各县、区按确定的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待获得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户数确定具体企业,并报市外经贸局同 意上报省外经贸厅备案。
  四、市外经贸局和有关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政府支持鼓励外贸出口的政策,协调解决企业在出口工作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政策指导和服务水平,加大工作力度,为企业扩大出口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二年六月二十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外经贸厅关于实施“十、百、千”工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川办函〔2002〕39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级各部门:
  省外经贸厅《关于实施“十、百、千”工程的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请 遵照执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二年三月十九日
      关于实施“十、百、千”工程的指导意见
            省外经贸厅
          (二○○二年三月一日)
  为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队伍,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省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省实施“十、百、千”工程,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实施“十、百、千”工程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省外贸出口工作有了明显进步,但总的看,出口总量较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2001年,全省有出口实绩的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仅700多家,其中出口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只有3家,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只有25家。为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出口企业主体队伍建设,通过实施“十、百、千”工程,培育一批出口意识强、产品优、渠道畅、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企业,努力扩大出口创汇,实现我省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十、百、千”工程的目标
  “十”:省为主抓10户出口大型企业。2002年每户企业出口力争达到5000万美元以上,“十五”末期每户企业年出口达到1亿美元以上。
  “百”:市(州)为主抓100户出口有潜力的企业。2002年每户企业出口力争达到300万美元以上,“十五”末期每户企业年出口力争达 到1000万美元以上。
  “千”:县(市、区)为主抓1000户出口小企业。2002年力争每户企业均有出口实绩,“十五”末期每户企业年出口力争达到100万美元以上。
  三、“十、百、千”企业的确定
  (一)“十”:根据企业出口规模,由省外经贸厅推荐,经省政府领导同意后确定。
  (二)“百”:根据企业出口规模和出口潜力,由各市(州)外经贸局推荐,报省外经贸厅同意后确定。
  (三)“千”:根据企业出口潜力,由各县(市、区)外经贸部门推荐,报市(州)外经贸局同意后确定,并报省外经贸厅备案。
  四、实施“十、百、千”工程的措施
  (一)建立联系制度。省建立10户重点出口企业的联系制度,市(州)建立100户有出口潜力企业的联系制度,县(市、区)建立1000户出口小企业的联系制度,确定联系领导、联系部门、联系处(科)室和联络员,跟踪服务,及时了解企业出口情况,协调解决企业在出口中的问题,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支持企业扩大出口的政策措施。
  (二)落实鼓励政策。对国家和我省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要及时向企业进行宣传,并用好、用活、用足,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对重点出口企业要在外经贸扶持资金安排、进出口配额分配、机电产品技改贴息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搞好融资担保。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和联系,采用退税帐户托管贷款、授信额度、信用证打包贷款、省外经贸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等方式,帮助解决流动资金,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各市(州)、县(市、区)要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
  (四)支持开拓市场。支持重点企业参加国内外展销会、洽谈会和赴境外推销、考察等活动。在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安排上和广交会摊位分配上给予倾斜。主动帮助企业牵线搭桥,采用贸工、贸贸、内外贸结合等方式,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五)切实搞好服务。转变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调、密切配合、促进企业发展的合力,为重点企业服好务,切实做到快速出证、快速商检、快速通关、快速运输、快速核销、快速退税,实施“大通关”工程,建立支持扩大出口的“绿色通道”。
  (六)加强人才培养。运用企业训、社会招、院校录、公开选等方式尽快造就一支高素质、开放型的企业家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支持大型重点企业培养、培训高素质人才;积极为中小重点企业引进和培养外经贸业务型、操作型人才,以此为重点,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七)畅通信息渠道。运用现代手段,为企业建立快速、准确、全面、实用的信息传送渠道,及时将国家和省上有关外经贸政策、市场信息等传送到企业。
  (八)实行滚动管理。按分级管理、加强考核的原则,每年对各类重点企业进行一次考评,对规模大、发展快、潜力好的企业及时纳入上一级重点企业的行列予以支持;对发展不好、后退萎缩的企业,及时予以调整。
  五、实施“十、百、千”工程的要求
  实施“十、百、千”工程,必须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健全制度、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一)省外经贸厅负责本意见的组织实施,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工作,综合汇总有关情况,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意见,研究协调解决工程实施中的问题,监督检查工程在全省的实施情况。对重大问题及时向省领导报告。
  (二)各市(州)、县(市、区)外经贸部门要认真选定企业,建立联系制度,制定适应本地企业发展的办法和措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责任到人。对企业反映的各种问题,属于本级政府职权范围内的,要积极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对本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工程实施情况,及时收集汇总上报省外经贸厅。
  (三)企业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出口,做大、做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劳动争议维权之我见——浅谈铁路运输两级法院管辖范围

李昊霖


铁路运输两级法院是一个畸形儿,是法人企业铁路局的下属机构,法院的工作人员均为铁路职工。由于铁路法院的特殊属性,致使该法院在办理民商事纠纷案件中:
1、涉外纠纷案件自己所在的企业为一方当事人;
2、涉内纠纷又无法违背企业领导意志,秉公办案,其结果只能导致以权代法。
由于铁路运输两级法院不具有司法的独立性,不具备依法办案的条件,所以就无法保障司法的公正性,无法维护公民的正当合法权益。
近期,东北地区有一起铁路职工诉铁路局劳动合同纠纷案,在职工依法向铁路局投诉无结果后,无奈才向当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法庭上,铁路局委托人辩称铁路企业下属法院对此有管辖权,阻挠铁路职工依法维权!
下面就此事,谈一下自己浅浮之见:
一、铁路运输两级法院不受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这是由国家司法实践和审判惯例,由国家法律法规所决定的。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司法解释(一)》第八条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第八部分规定的“与铁路运输有关的民事纠纷”213条——224条,不含有劳动争议纠纷。
中共沈阳铁路局综治委2004年10月《铁路职工法律基本知识问答》第21页第63条第二自然段:“沈铁两级法院不予受理的案件有:行政案件、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略。”
二、铁路运输两级法院不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是保证司法的独立性、公正性的必然,是维护法律的统一、尊严、权威的需要。
劳动法律关系是不完全等同平等的民事关系,存在的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从属关系,劳动争议有别与一般的民事争议,劳动争议是发生在特定主体之间的权益争议,受害主体具有单一性、特定性。
铁路法院是法人企业铁路局的下设机构,铁路职工诉劳动争议纠纷案,如果由铁路法院来审理,就会成为一言堂,形成铁路企业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一边倒局面,作为铁路职工的法官们,是无法、也不可能违背企业领导意志秉公依法办案的。
由此可见,铁路职工状告铁路局劳动争议纠纷案,由于铁路局及其下属企业既是用人单位又是被告,是一方当事人,为了保证司法的独立、公正性,铁路职工诉铁路局的劳动争议案件,只能由地方人民法院来审理!
如果铁路内部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由另一方当事人领导下的隶属机构铁路运输法院来审理,那么企业领导既是企业(用人单位)的管理者,又是法院的上级领导,职工长期向铁路局投诉,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予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如果转由企业的下属法院来审理,那么受伤害的铁路职工将永无伸张正义之日,公平正义将荡然无存,法律的尊严与权威将不复存在!
综上所述,铁路运输两级法院不受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是由其特殊属性所决定的,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劳动者(职工)合法权益之必要的条件。


证券期货市场诚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证券期货市场诚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80号



   《证券期货市场诚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12年4月1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4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

                                2012年7月25日



附件:《证券期货市场诚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doc
http://www.csrc.gov.cn/pub/zjhpublic/G00306201/201207/t20120731_213291.htm



证券期货市场诚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证券期货市场诚信建设,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秩序,促进证券期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建立全国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以下简称诚信档案),记录证券期货市场诚信信息。
第三条 记入诚信档案的诚信信息的界定、采集与管理,诚信信息的公开、查询,诚信约束、激励与引导等,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公民(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从事证券期货市场活动,应当诚实信用,遵守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依法制定的自律规则,禁止欺诈、内幕交易、操纵市场以及其他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不诚实信用行为。
第五条 中国证监会鼓励、支持诚实信用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从事证券期货市场活动,实施诚信约束、激励与引导。
第六条 中国证监会可以和国务院其他部门、地方政府、司法机关、行业组织建立诚信监督合作机制,实施诚信信息共享,推动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第二章 诚信信息的采集

第七条 下列从事证券期货市场活动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诚信信息,记入诚信档案:
(一)证券业从业人员和期货从业人员;
(二)发行人、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三)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四)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保荐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资产评估机构、投资咨询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证券期货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
(五)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基金评价机构及其相关业务人员,非公开募集基金管理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及其主要投资管理人员,境外证券类机构驻华代表机构及其首席代表;
(六)为证券期货业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或者软硬件产品的供应商;
(七)为发行人、上市公司提供投资者关系管理及其他公关服务的服务机构及其人员;
(八)其他有与证券期货市场活动相关的违法失信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第八条 本办法所称诚信信息包括:
(一)公民的姓名、性别、国籍、身份证件号码,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组织机构代码等基本信息;
(二)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其他主管部门等其他省部级及以上单位和证券期货交易所、证券期货市场行业协会、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等全国性证券期货市场行业组织(以下简称证券期货市场行业组织)作出的表彰、奖励、评比,以及信用评级机构作出的信用评级;
(三)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
(四)发行人、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各方,及收购人所作的公开承诺的未履行或未如期履行、正在履行、已如期履行等情况;
(五)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市场禁入决定和采取的监督管理措施;
(六)证券期货市场行业组织实施的纪律处分措施和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管理措施;
(七)因涉嫌证券期货违法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调查及采取强制措施;
(八)因涉嫌证券期货犯罪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移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处理;
(九)因证券期货犯罪或其他犯罪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
(十)因证券期货侵权、违约行为被人民法院判决承担较大民事赔偿责任;
(十一)因违法开展经营活动被银行、保险、财政、税收、环保、工商、海关等相关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十二)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其他行为信息。
第九条 本办法第七条所列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受表彰、奖励、评比和信用评级信息,由其自行向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申报,记入诚信档案。
第十条 本办法第八条第(一)项、第(三)项至第(八)项诚信信息,由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证券期货市场行业组织依其职责采集并记入诚信档案。
第十一条 本办法第八条第(九)项至第(十一)项诚信信息,由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通过政府信息公开、信用信息共享等途径采集并记入诚信档案。
第十二条 记入诚信档案的诚信信息所对应的决定或者行为经法定程序撤销、变更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将相应删除、修改该诚信信息。
第十三条 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违法失信信息,在诚信档案中的效力期限为5年,但因证券期货违法行为被行政处罚、市场禁入、刑事处罚的违法信息,其效力期限为10年。
前款所规定的期限,自对违法失信行为的处理决定作出之日起算,被行政处罚、市场禁入、刑事处罚的,自处罚执行完毕或禁入期满之日起算。

第三章 诚信信息的公开与查询

第十四条 本办法第八条第(二)、(三)、(四)、(六)项信息和第(五)项的行政处罚、市场禁入信息依法向社会公开。
第十五条 除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之外的诚信信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根据本办法规定向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申请查询。
第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诚信信息查询申请,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予以办理:
(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查询自己的诚信信息的;
(二)发行人、上市公司申请查询拟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诚信信息的;
(三)发行人、上市公司申请查询拟参与本公司并购、重组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诚信信息的;
(四)发行人、上市公司申请查询拟委托的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相关从业人员的诚信信息的;
(五)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申请查询其所提供专业服务的发行人、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诚信信息的;
(六)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期货服务机构申请查询已聘任或拟聘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其他从业人员的诚信信息的;
(七)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诚信信息查询申请,应当提供如下材料:
(一)查询申请书;
(二)身份证明文件;
(三)办理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二)项至第(六)项查询申请的,查询申请书应经查询对象签字或盖章同意,或有查询对象的其他书面同意文件。
第十八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的查询申请,符合条件,材料齐备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自收到查询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反馈。
第十九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查询的诚信信息属于国家秘密,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不予查询,但应当在答复中说明。
第二十条 记入诚信档案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其诚信信息具有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应予删除、修改情形的,或者具有其他重大、明显错误的,可以向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申请更正。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收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信息更正申请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申请人。确有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应予删除、修改情形的,或者其他重大、明显错误情形的,应予更正。
第二十一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查询获取诚信信息的,不得泄露或提供他人使用,不得进行以营利为目的的使用、加工或处理,不得用于其他非法目的。

第四章 诚信约束、激励与引导

第二十二条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审核行政许可申请,应当查阅申请人以及申请事项所涉及的有关当事人的诚信档案。
第二十三条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审核行政许可申请,发现申请人以及有关当事人有本办法第八条第(四)项中的未履行或未如期履行承诺信息,或者第(五)项至第(十一)项规定的违法失信信息的,可以要求申请人或受申请人委托为行政许可申请提供证券期货服务的有关机构,进行口头或书面说明、解释。
第二十四条 根据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进行书面说明、解释的,申请人或有关证券期货服务机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提交书面回复意见。
书面回复意见应就如下事项进行说明:
(一)诚信信息所涉及相关事实的基本情况;
(二)有关部门对申请人所作决定的执行及其他后续情况,并提供证明材料;
(三)有关证券期货服务机构关于诚信信息对行政许可事项是否构成影响的分析。
第二十五条 申请人或有关证券期货服务机构的书面回复意见不明确,有关分析、说明不充分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直接或者委托有关机构对有关事项进行核查。
第二十六条 根据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进行书面说明、解释或核查的时间,不计入行政许可审核法定期限。
第二十七条 行政许可申请人以及申请事项所涉及的有关当事人有本办法第八条第(四)项中的未履行或未如期履行承诺信息,或者第(五)项至第(十一)项规定的违法失信信息之一,属于法定不予许可条件范围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依法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
申请人以及申请事项所涉及的有关当事人的诚信信息虽不属于法定不予许可条件范围,但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行政许可法定条件提出诚实信用要求、作出原则性规定或设定授权性条款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综合考虑诚信状况等相关因素,审慎审核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事项。
第二十八条 非行政许可事项、业务创新试点申请人有本办法第八条第(四)项中的未履行或未如期履行承诺信息,或者第(五)项至第(十一)项规定的违法失信信息之一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暂缓或不予审批、安排,但申请人能证明该违法失信信息与非行政许可事项或业务创新明显无关的除外。
第二十九条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在非行政许可审批、业务创新试点安排中,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对于同等条件下诚信状况较好的申请人予以优先审批、安排。
第三十条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在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进行行政处罚、实施市场禁入和采取监督管理措施中,可以查阅诚信档案,在综合考虑当事人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程度的基础上,将当事人的诚信状况作为确定处罚幅度、禁入期间和监督管理措施类别的酌定因素。
第三十一条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在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监管工作中,可以综合考虑被监管的机构及其人员的诚信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或者适当调整、安排现场检查的对象、频率和内容。
第三十二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公开发布证券期货市场评论信息,所述事实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或者存在其他显著误导公众情形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对其出具诚信关注函,记入诚信档案,并可将有关情况向其所在工作单位、所属主管部门或行业自律组织通报。
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人员公开发布证券期货市场评论信息违反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处罚。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利用公开发布证券期货市场评论信息进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的,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证券期货市场行业组织应当教育和鼓励其成员以及从业人员遵守法律,诚实信用。对遵守法律、诚实信用的成员以及从业人员,可以给予表彰、奖励。
中国证监会鼓励证券期货市场行业组织等建立证券期货市场诚信评估制度,组织开展对有关行业和市场主体的诚信状况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予以公示。
第三十四条 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和证券期货服务机构等应当不断完善内部诚信监督、约束制度机制,提高诚信水平。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前款规定机构的内部诚信监督、约束制度机制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可将检查情况在行业和辖区内进行通报。
第三十五条 对有本办法第八条第(四)项中的未履行或未如期履行承诺信息,或者第(五)项至第(十一)项规定的违法失信信息的公民,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证券期货市场行业组织可以不聘任其担任下列职务:
(一)中国证监会主板、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
(二)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
(三)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证券期货市场行业组织成立的负有审核、监督、核查、咨询职责的其他组织的成员。
第五章 监督与管理

第三十六条 中国证监会诚信监督管理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界定、组织采集证券期货市场诚信信息;
(二)建立、管理诚信档案,组织、督促诚信信息的记入;
(三)组织办理诚信信息的公开、查询和共享;
(四)建立、协调实施诚信监督、约束与激励机制;
(五)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诚信监督管理与服务职责。
第三十七条 中国证监会各派出机构负责接收、办理住所地在本辖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根据本办法规定提出的诚信信息记入申报、诚信信息查询申请、诚信信息更正申请等事项。
第三十八条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证券期货市场行业组织,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入诚信信息,造成不良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自己申报和依法报告、公告的诚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报、报告和公告的诚信信息,有虚假内容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责令公开说明等监督管理措施;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本办法规定获取、使用、泄露诚信信息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等监督管理措施;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办理诚信信息查询,除可以收取打印、复制、装订、邮寄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第四十二条 证券期货市场行业组织在履行自律管理职责中,查询诚信档案,实施诚信约束、激励的,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2年9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