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龙泉市风景旅游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时间:2024-07-04 15:04:5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0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龙泉市风景旅游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浙江省龙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龙泉市风景旅游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龙政办发〔2005〕181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龙泉市风景旅游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OO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龙泉市风景旅游局职能设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丽水市委办公室、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泉市深化完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丽委办[2005]37号),设置龙泉市风景旅游局,为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风景旅游行业的工作部门。
一、主要职责:
市风景旅游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风景名胜管理和旅游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研究制订全市旅游业发展和风景名胜区的中长期规划、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年度工作目标,并组织实施和检查。
(二)负责全市风景名胜区和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管理;负责审核风景名胜区建设用地规划和建设工程规划;负责全市旅游资源的普查、规划,负责协调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负责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的管理工作;负责编制申报全市旅游发展资金的投资计划,引导旅游业的社会投资和利用外资工作;参与全市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宏观指导和旅游建设项目的审批;负责全市旅游业的统计和信息、咨询工作。
(三)研究制定全市旅游市场规划和年度旅游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统一组织全市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工作和重大促销活动;组织指导旅游产品的开发;负责收集研究国内外旅游市场动态信息,并向旅游企业发布,归口管理旅游涉外事务。
(四)负责全市旅游业的行业管理,制定行业管理规范;监督、检查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保护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指导全市旅游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负责旅游行政执法工作;负责指导和管理旅游娱乐工作。
(五)指导和协调旅游行业的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工作,指导各乡、镇、街道旅游工作;指导旅游行业协会工作;指导各旅游企业的业务工作。
(六)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旅游局设3个职能科室:
(一)办公室
协调局机关政务工作,负责文秘、档案、保密、保卫、对外联络、信息、咨询工作;负责重要会务和信访工作;负责行政、后勤、财务工作;负责局机关人事劳动工作,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负责制订旅游行业的法制宣传计划并监督指导实施;负责全市旅游行业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负责行政执法中的听证事宜。
(二)规划开发科
负责制定行业管理的有关政策;负责全市旅游网站的建设工作;制订全市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组织旅游资源的普查、规划,负责协调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指导各类旅游区(点)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参与旅游项目的审核工作;负责风景名胜区建设用地规划和建设工程规划的审核;负责水电开发等项目对旅游资源影响的审查;制定并组织实施“生态旅游区”规划;指导各类旅游区域的规划和开发建设,编制全市旅游发展投资计划,并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引导旅游业的社会投资和利用外资工作;研究旅游行业的重要财经问题;负责旅游区(点)质量等级与评定的国家标准的管理工作;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风景名胜区的申报工作;负责指导工业、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创建工作;负责指导农家乐旅游开发;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申报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申报工作。研究制订全市旅游市场开发战略、中长期规划和组织实施年度方案;负责全市旅游总体形象的策划宣传工作;指导旅游产品形象的设计和包装工作;组织并参与国内外各种旅游博览会、交易会和大型促销活动;指导和组织旅游节庆活动;负责研究旅游市场动态,提供市场信息服务;负责指导旅游商品的研究与开发。
(三)行业管理科
负责全市旅游业的行业管理;负责全市旅游统计工作并发布信息;负责行业标准、服务规范的制定和推广工作;负责国内旅游和出入境旅游的综合业务管理;负责国内旅行社设立审核工作,并指导全市国内旅行社的业务年检工作;负责申报经营国际旅游业务工作;负责旅游饭店星级的评定、推荐和管理工作,对各类饭店管理公司进行业务指导;负责涉外旅游定点单位审批;负责涉外旅游车(船)公司的定点申报工作;指导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旅游娱乐工作;负责漂流、缆车旅游项目的审报工作;指导全市旅游行业的教育培训工作;负责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等级晋升考核和年审考核的管理工作;指导旅游行业的工人技术等级考核管理工作;指导和协调全市旅游行业人才资源开发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负责市旅游协会秘书处日常工作;监督检查旅游安全工作。
三、人员编制:
市风景旅游局行政编制8名(含后勤服务人员),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法制局关于1996年立法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法制局关于1996年立法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法制局拟订的《1996年立法工作安排》及立法工作中有关问题的请示,已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关于年立法工作安排及立法工作中有关问题的请示 国务院:
根据党中央提出的1996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国务院的工作部署,我们在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分别座谈、商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考虑、反复研究,拟订了《1996年立法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安排》)。现请示如下:
一、《安排》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精神为指导,力求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突出重点,努力使立法工作同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要求相适应。
二、《安排》分为两档。列入一档的法律18件、行政法规57件,共75件。列入二档的法律28件、行政法规66件,共94件。
列入一档的法律,主要有三类:一是全国人大党委会已经安排由国务院1996年提出的项目;二是列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二类,经过多年调研、论证,立法条件基本成熟的项目;三是《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未列的比例重要的项目。列入一档的行政法规,
都是条件比较成熟又迫切需要的项目,主要是三类:一是适应巩固、完善已出台的改革措施的需要,而且党中央、国务院对有关立法项目涉及的体制和方针政策已经确定或者改革实践经验基本成熟的;二是同已经出台的法律相配套的;三是根据需要与可能,进一步完善有关行政管理制度的

列入二档的项目是今年着手调研论证、待条件成熟后再提出的,数量较多,在工作中也要区别轻重缓急,抓住重点,加紧工作。
三、各部门要求列入《安排》的项目比较多。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未列入的主要是以下几类:(一)从所提出的项目的性质及其规范的内容看,不需要立法。(二)有的项目由于立法条件尚不具备,可以先由国家制定政策,用政策来指导,经过实践、总结经验,待基本条件成熟时再立
法。(三)目前政府职能正在转变过程中,制定有关国务院部门的组织通则,尚不具备立法条件。(四)有关行业振兴或者行业管理的项目,主要涉及财政拨款、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宜制定产业政策或者行业发展规划较为妥当(电子振兴条例草案已报国务院,建议作为例处列入,待法
制局对草案作进一步调研、论证后,再最后报请国务院确定是否立法)。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对政府法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需要由国务院提出的法律草案和制定的行政法规很多,任务十分繁重。这就要求政府立法工作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考虑,根据党的路线、方针的要求和国家政治
、经济形势的需要,区别轻重缓急,把改革、发展和稳定迫切需要的项目作为重点,主动抓紧抓好,切实保证法律草案、行政法规的质量。据此,对列入《安排》第一档的法律、行政法规项目,建议请承担起草任务的部门从组织上和工作上认真加双落实,起草法律草案、行政法规草案应当
符合下列要求:(一)从大局出发,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部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当服从大局,防止通过立法来强化部门的权力、谋求部门的利益。(二)凡涉及管理体制、部门分工的问题,起草部门应当主动地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的意见,认真协商、研究,尽量达
成一致意见,再报送国务院;通过协商,个别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的,起草部门在向国务院报送草案送审稿时应当在说明中如实反映不同意见。(三)法律草案、行政法规草案,不要规定机构、编制、经费问题;除专门的财政、金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外,其他法律草案、行政法规草案
不要规定拨款、贷款、税收等问题;部门具体职责按“三定”方案执行,不要写入法律草案、行政法规草案。(四)法律、行政法规起草中的原则问题,由起草部门向国务院领导报告;国务院法制局在审查、修改过程中有原则修改的,由国务院法制局商有关部门后向国务院领导报告。各部
门代国务院起草法律草案、行政法规草案,必须认真负责,保证质量,做到基本成熟后再报国务院。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各部门立法工作的宏观管理,对立法工作搞好指导和协调。
以上请示及《安排》请审批。如无不妥,建议转发国务院各部门贯彻执行。

附:1996年立法工作安排
第一部分 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和拟由国务院发布或者经国务院批准、由部门发布的行政法规
一、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
草案(18件)
国债法 财政部
公路法 交通部
港口法 交通部
矿产资源法(修订) 地矿部
森林法(修订) 林业部
国防法 国防法起草委员会
档案法(修订) 国家档案局
人民防空法 国家人防办
公证法 司法部
国家公务员法 人事部
行政复议法 国务院法制局
(以上11件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安排由国务院1996年提出的项目)
计划法 国家计委
价格法 国家计委
个人所得税法(修订) 财政部
煤炭法 煤炭部
动物防疫法 农业部
建筑法 建设部
枪支管理法 公安部
二、拟由国务院发布或者经国务院批准、由部门发布的行政法规(57件)
计划、财税、金融、审计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国家计委
行政性收费管理条例 财政部

国家计委
遗产税暂行条例 财政部
契税暂行条例(修订) 财政部
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修订) 财政部
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国有资产流失查处条例 财政部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票据管理实施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
储蓄管理条例(修订)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稽核监督条例 中国人民银行
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
分离的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审计法实施条例 审计署
企业制度改革
外国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
分支机构管理办法
国家体改委
国家经贸委
外经贸部
国家工商局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办法(修订) 国家工商局
涉外经济贸易活动
反倾销条例 外经贸部
反补贴条例 外经贸部
保障措施条例 外经贸部
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 外经贸部
海关稽查条例 海关总署
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 海关总署
进口加工贸易管理条例 海关总署
进出境动植物检商实施条例 农业部
外商投资企业用地管理条例 国家土地局
外经贸部
外经贸部
涉外海洋科学调查管理规定 国家科委
(国家海洋局)
核物质出口管制条例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
经济行政管理
特殊标志管理规定 国家工商局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 国家经贸委
(国家技术监督局)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条
例(修订) 国家经贸委
(国家技术监督局)
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 国家经贸委
(国家烟草专卖局)
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 电力部
旅行社管理条例(修订) 国家旅游局
食盐专营办法 国家经贸委
轻工总会
汽车运输管理条例 交通部
农药管理条例 农业部
化工部
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 地矿部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条例 建设部
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建设部
测量标志保护条例 建设部(国家测绘局)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中国专利局
农业部
林业部
国家科委

家畜家禽屠宰管理条例 内贸部
农业部
彩票管理条例 民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公安、劳动、民政
人民警察监察条例 公安部
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劳动部
失业保险条例 劳动部
殡葬管理条例 民政部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
条例(修订) 民政部
教育、文化、卫生
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条例 国家教委
教师职务条例 国家教委
文化娱乐业管理条例 文化部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 文化部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广电部
电影条例 广电部
印刷业管理条例 新闻出版署
违反出版管理行政处罚规定 新闻出版署
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 卫生部
血液管理条例 卫生部
医疗器械管理条例 国家经贸委
(国家医药管理局)
第二部分 着手调研论证、待条件成熟后适时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和行政法规草案
一、着手调研论证、待条件成熟后适时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28件)
商会法 国家经贸委
商业秘密法 国家经贸委
商标法(修订) 国家工商局
著作权法(修订) 新闻出版署
固定资产投资法 国家计委牵头
(有关部门参加)
招标投标法 国家计委牵头
(有关部门参加)
企业所得税法 财政部
电信法 邮电部
石油法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原子能法 国家科委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
水法(修订) 水利部
土地法 国家土地局
国防科研生产法 国防科工委
航道法 交通部
铁路法(修订) 铁道部
渔业法(修订) 农业部
防洪法 水利部
供销合作社法 供销合作总社
减轻地震灾害法 国家科委(国家地震局)
高等教育法 国家教委
药品管理法(修订) 卫生部
初级卫生保健法 卫生部
社会保险法 劳动部
就业促进法 劳动部
劳动合同法 劳动部
消防法 公安部
结社法 民政部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 民政部
二、着手调研论证、待条件成熟后适时提请审议的行政法规草案(66件)
计划、财税、金融、审计、统计
国家订货条例 国家计委
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确定公布
办法 国家计委
国家土地局
房屋重置价格确定公布办法 国家计委
建设部
外商投资特许项目暂行规定
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
城乡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修订) 财政部
房产税暂行条例(修订) 财政部
车船使用税暂行条例(修订) 财政部
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修订) 财政部
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管理办法 财政部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货币管理条例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特定项目贷款暂行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
内部审计条例 审计署
统计法实施细则(修订) 国家统计局
涉外经济贸易活动
进出口商会条例 外经贸部
对外经济合作及外援项目专项
基金管理办法 外经贸部会同有关部门
货物进口管理条例 外经贸部
出口管制条例 外经贸部
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 外经贸部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管理
条例 外经贸部
关于管理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
构的暂行规定(修订) 国家工商局
外商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管
理条例 地矿部
企业制度改革
国有独资公司条例 国家经贸委
国家体改委
国有控股公司管理条例 国家经贸委
国家体改委
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
公司的规定 国家经贸委
国家体改委
股份有限公司溢价发行股票管
理办法 国家体改委
国务院证券委
国家经贸委
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优先股的规
定 国家体改委
国务院证券委
国家经贸委
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登记管
理办法 国家工商局
经济行政管理
纤维检验办法 国家经贸委
(国家技术监督局)
军用品标准化管理条例 国防科工委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国家体改委
盐业管理条例(修订) 轻工总会
国家经贸委
内贸部
电子振兴条例 电子部
黄金生产管理条例 冶金部
饲料管理条例 农业部
化肥管理条例 化工部
农业部
供销合作总社
连锁店管理条例 内贸部
粮食储备条例 内贸部(国家粮食储备局)
电价管理条例 电力部
民用航空器登记条例 中国民航总局
国际海运管理条例 交通部

城市排水条例 建设部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建设部
测绘成果有偿使用规定
建设部(国家测绘局)
水资源费管理办法 水利部
建设部
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管理条例 国家科委
(国家地震局)
放射性物质运输监督管理条例 国家科委
药品流通管理条例 国家经贸委
(国家医药局)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局)
农业投资条例 农业部
土地估价条例 国家土地局
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军事、
人事、编制、民政
民用航空器事故调查办法 中国民航总局
国有企事业单位保卫条例 公安部
机动车管理条例 公安部
残疾人就业条例 民政部
中残联
劳动部
工伤保险条例 劳动部
军事设施保护法实施办法 总参谋部
预备役士兵条例 总参谋部
国家公务员纪律规定 人事部
监察部
国家行政机关编制管理条例 中编办
外国人社团登记管理条例 民政部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语言文字管理条例 国家教委(国家语委)
专利管理条例 中国专利局
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条例 文化部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文化部
(国家文物局)
中医药发展条例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局)
放射性卫生监督条例 卫生部
体育仲裁条例 国家体委



1996年5月6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北京市加强炉窑排放烟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


京政发[1981]27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北京市加强炉窑排放烟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执行中央书记处关于首都建设方针的四项指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市人民政府颁布《北京市加强炉窑排放烟尘管理暂行办法》,自一九八一年四月一日起实行。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二日
北京市加强炉窑排放烟尘管理暂行办法

为消除锅炉、茶炉、工业窑炉等燃烧装置排放烟尘的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一条 凡在北京市生产、销售、购置和使用各种锅炉、茶炉、工业窑炉等燃烧装置(以下简称各种炉窑)的单位,都必须遵守本办法的各项规定。
第二条 各种炉窑必须不断地改革燃烧技术,改进炉窑结构和燃烧方法,采取有效的消烟除尘措施。
各种炉窑,凡额定小时烧煤量在一百五十公斤以上的(含一百五十公斤),必须采取机械燃烧方法或消烟除尘效果高于机械燃烧的其它方法,同时配备除尘器;额定小时烧煤量不足一百五十公斤的,也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消烟除尘措施。
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各项消烟除尘设施的管理,保证正常运行,发挥应有的效益。
第三条 各种炉窑排放烟尘必须符合下述要求:
1、符合国家《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炉窑(不包括电站锅炉)烟尘排放浓度不得超过每立方米二百毫克。
电站锅炉烟尘排放量不得超过以下数值:
排气筒高度(米) 排放量(公斤/小时)

30 82
45 170
60 310
80 650
100 1,200
120 1,700
150 2,400
2、炉窑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排烟黑度不得超过林格曼一级;在起动、清炉等特殊情况下,排烟黑度超过林格曼二级的时间,在八小时内累计不得超过十五分钟,但不得超过林格曼三级。
第四条 各单位生产、加工、销售及外购的炉窑,都必须符合本暂行办法第二条、第三条的规定。
生产、加工炉窑及消烟除尘装置的单位,需将产品的设计及测试资料送市环境保护局审查同意后,方可加工制造。
凡违反本条规定者,除停止其生产、加工和销售外,并处以已出售炉窑售价百分之十的罚款。
第五条 新建、扩建、改建及恢复使用的各种炉窑,必须符合本暂行办法第二条、第三条的规定。
一切新建、扩建、改建和恢复使用的各种炉窑,都必须严格执行消烟除尘措施与炉窑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规定。
额定小时蒸发量在六吨(含六吨,相当于三点六百万大卡/时,下同)以上的锅炉或额定小时耗煤量在零点五吨(含零点五吨)以上的工业窑炉,需报市环境保护局审查同意;额定小时蒸发量不足六吨的锅炉或额定小时耗煤量不足零点五吨的工业窑炉,报所在区、县环保部门审查同意,否则,不准施工、不准使用。
第六条 现有各种炉窑,凡排放烟尘不符合本暂行办法第二条、第三条规定的,必须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达到消烟除尘、节约煤炭、保暖保产、安全运行的要求。炉窑技术改造的期限,由区、县环保部门提出,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七条 炉窑(不包括电站锅炉)排放烟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律按当月实耗燃料费的百分之五缴纳烟尘排放费。
1、炉窑烟尘排放浓度超过每立方米六百毫克(含六百毫克),但不足一千毫克;
2、排烟黑度超过林格曼二级的时间,在八小时内累计超过三十分钟。
第八条 炉窑(不包括电站锅炉)排放烟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律按当月实耗燃料费的百分之十缴纳烟尘排放费。
1、炉窑烟尘排放浓度超过每立方米一千毫克(含一千毫克);
2、排烟黑度超过林格曼三级的时间,在八小时内累计超过三十分钟
3、在任何时间内,排烟黑度达到或超过林格曼四级。
第九条 电站锅炉排放烟尘超过本办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排放量,按下列规定缴纳烟尘排放费。
1、自本办法实行之日起至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一律按当月实耗燃料费的百分之二点五缴纳。
2、自一九八三年一月一日起,一律按当月实耗燃料费的百分之五缴纳。
第十条 各区、县环境监测站对其管区内各种炉窑排放烟尘的浓度(或排放量)及黑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检测。任何一次抽查检测发现有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所列各款情况之一者,排烟单位即需按有关规定,缴纳当月烟尘排放费。
排烟单位对区、县检测数据有异议时,由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仲裁。重点单位可由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进行检测。
第十一条 各种炉窑,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除按规定缴纳烟尘排放费外,并视情节轻重对排烟单位处以五百元以上的罚款。
1、已有消烟除尘设施,但弃置不用或擅自拆除,造成环境污染者;
2、违反“三同时”规定,造成环境污染者;
3、限期进行技术改造,无正当理由逾期仍不进行改造者;
4、故意采用不正当手段排放烟尘者。
处以罚款后,仍不积极治理烟尘污染者,得连续从重处罚。

第十二条 炉窑排放烟尘发生污染事故,以致引起人身伤亡或造成经济损失者,除由排放烟尘单位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外,并要根据不同情况,对其肇事者和领导者追究责任,直至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 缴纳烟尘排放费的单位,其炉窑技术改造费用以及赔偿经济损失等费用,仍由排烟单位负担。
第十四条 烟尘排放费和罚款由各区、县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按月收取。
所收烟尘排放费和罚款作为环境保护专用资金,主要用于治理烟尘污染,由市环境保护局统一安排使用。
第十五条 本暂行办法自一九八一年四月一日起生效,由环境保护部门监督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