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2000年度汇总会计(决算)报表审核工作的通知(已失效)

时间:2024-06-24 02:53:3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52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2000年度汇总会计(决算)报表审核工作的通知(已失效)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2000年度汇总会计(决算)报表审核工作的通知

财统(200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上海、青岛、深圳、厦门市国资
办,中央有关企业集团,有关金融机构:
为认真做好2000年度汇总会计(决算)报表(以下简称“2000年报表”)的收集、汇总和审核工作,确保各项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全面上报,现就“2000年报表”审核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审核工作的主要任务
在“2000年报表”的收集、汇总和审核工作中,各地区和企业(单位)应按照“2000年报表”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自下而上、层层把关,充分做好全国验审前的各项审核准备工作,确保报表数据质量并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全面上报。审核工作的主要任务有:
(一)全面审核“2000年报表”工作是否符合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对不规范的情况进行纠正。
(二)全面审核上报的各类报表的汇总表和基础录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及早发现和纠正报表编制中的各种问题,对合格的报表和录入数据进行验收。
(三)全面审核报表牵头单位和各业务口相关数据的一致性。
(四)在全面审核各类报表及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各地区各类汇总数据及企业(单位)合并会计报表数据。
二、审核工作的组织
各地方统计评价口(或牵头单位)应与各有关业务部门密切配合,采取逐户审核验收或分期、分批组织集中会审的方式,统一对报表进行审核、签字验收;中央企业(集团)、金融机构也应切实落实好审核工作的牵头组织机构,加强内部分工协调。为确保工作质量和进度,各地方和企业(单位)应抓紧做好审核工作,避免在全国集中验审期间突击的被动现象。在自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明确审核工作中的分工和责任。报表和数据通过各方面审核和与有关方面核对一致后应填写《2000年汇总会计(决算)报表审核意见登记表》(见附件二),由各相关业务部门分别签署意见。
(二)根据统一规定的上报期限,确定本地区、本企业(单位)报表的汇总、会审期限,并及时向财政部(统计评价司)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以确保分口数据的及时合拢和审核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审核工作包括政策性审核和填报规范性审核,政策性审核主要以现行财务制度的有关政策为依据;规范性审核侧重于填报的正确性和真实性及勾稽关系等方面的审核,可对照报表相关文件检查是否符合统一要求,利用软件提供的数据审核功能逐户审核报表的表内表间关系、检查数据的逻辑性及数据的完整性。
三、审核的主要内容
“2000年报表”的审核工作以正式下发的有关文件、统一软件格式及相关参数为标准进行审核,审核工作软件不再另行下发,各地方和企业(单位)在满足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可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审核内容。审核主要内容:
(一)审核所上报报表及软盘是否按照统一下发的文件、格式及参数录入和汇总。
(二)审核所上报报表及软盘是否全面、完整、手续齐全,审核各类报表是否填报、录入完整,有无漏表漏项,金额单位是否准确无误。
(三)审核企业、单位填报的各项数据是否真实可靠、不重不漏,审核分口上报的相关数据是否核对一致,签字手续是否齐全,有无虚报、错报、漏报、瞒报等弄虚作假现象。应注意:
1.预算单位报表应与预算、国库、综合等业务处相关决算数据核对一致。(1)汇总后的财政拨款收入应与财政实际核拨数逐科目核对一致,预算科目填列至“项”级的,应核对至“项”级。(2)财决10表中的各项指标和财决12表中的“年末财政负担人数”、“独立编制机构数”以及“独立核算机构数”应与财政总决算相关数据核对一致。(3)财决14表和15表中的有关收支情况应与综合或政策规划部门的相关数据核对一致。(4)财决18表至23表中的相关数据应与有关业务口的相关数据核对一致。(5)上报我部的财决01表至10表(06表除外)均不反映基金收支情况(80至89类预算科目),基金收支仅在财决18表和21表中反映。
2.企业类报表涉及的同一户企业及相关行业的数据与有关业务口核对一致。
(四)审核汇编范围企业、单位的户数是否按照统一要求全面收集、不重不漏,并按规定逐户录入。
(五)审核各类报表重点指标及户数与1999年相比的增减变动情况,分析企业、单位户数增加或减少的原因,并填写《2000年主要指标变动表》(见附件三)及企业《户数变动原因表》(见财统字〔2000〕2号文及企业类软件参数)。
(六)审核报表封面的各项标识填报是否真实、正确、完整。
(七)利用统一下发的软件审核各类报表参数中设置的表内、表间勾稽关系是否正确。审核公式参数详见2001年1月21日中国资产信息网(http://www.cpinet.gov.cn)或中国财会信息网(http://www.cfai.gov.cn),请注意核对和下载。
(八)审核各类报表的汇总数据与基础录入数据是否相衔接,上报的汇总报表与数据软盘是否一致。
(九)检查数据汇总方法是否正确,树型结构及数据库结构是否规范、清晰。
四、验审报表前需做好的准备工作
“2000年报表”的全国验审工作将按中央和地方分别进行,计划从3月中旬开始截至4月下旬。各地方和企业(单位)应提前做好全国验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携带手续齐全的上报资料参加验审,主要准备工作有:
(一)完成本地方和本企业(单位)的审核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已通过本地方和本企业(单位)审核的各类报表及数据软盘,争取一次通过验收。
(二)按统一要求上报的内容,打印出各类汇总报表等有关数据资料,同时附送编制说明等文字材料,按报表类别装订成册,由有关责任人签字并加盖地方财政厅(国资办)或企业(单位)公章。
(三)按统一要求准备好应上报的各类汇总表和基础数据软盘一式两份,做好在计算机中临时抽审有关数据的准备工作。
(四)认真做好本地方、本企业(单位)审核情况的登记和记录,并填写审核工作用表(详见附件)和企业《户数变动原因表》。
五、关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工作的衔接问题
为了做好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工作,减轻企业负担,2000年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的申报工作随汇总会计报表上报同时进行。各地方、企业(单位)在组织2000年度汇总会计报表审核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保值增值考核工作按照国有资产分级监管的原则组织实施,即各级财政(国资)部门负责本级政府直接监管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保值增值考核结果的确认工作。
(二)各地方、各企业(单位)应对2000年度汇总会计报表(企业类)“国有资产总量及保值增值考核情况表”(会年企附04表)各项指标认真填报,尤其是对国家所有者权益及有关客观增减因素应认真审核把关。该表经审核无误后,由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工作软件生成财统字〔2000〕2号规定的《2000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表》和《2000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计算表》,即作为2000年度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确认的申报表。请各地方、各部门(企业集团)通过中国资产信息网(http://www.cpinet.gov.cn)或中国财会信息网(http://www.cfai.gov.cn)下载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工作软件。
(三)各中央企业集团在上报2000年度企业汇总会计报表时,应同时报送《2000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表》和《2000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计算表》,同时附报有关国有资本客观增减因素情况的相关文件及凭证材料(或复印件),财政部将会同国家经贸委等部门据此对中央直属企业(集团)进行年度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确认。各地方财政(国资)部门应比照执行。
关于2000年度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工作的有关具体要求,将另行发文通知。

附件一:

2000年汇总会计(决算)报表审核工作表
被审核单位名称: 送审人签字:
---------------------------------------------------------
| | | | |预 算| | | | |
| |序 号| 审 核 内 容 |企业类| |金融类|保险类|建设类|境外类|
| | | | |单位类| | | | |
|-|---|-------------------------|---|---|---|---|---|---|
| | |汇总表规范、整洁,主表及补充表完整,签字盖章等手 | | | | | | |
| | 1 | | | | | | | |
| | |续齐全 | | | | | | |
| |---|-------------------------|---|---|---|---|---|---|
|报| 2 |编制说明完整,对有关问题说明清楚 | | | | | | |
| |---|-------------------------|---|---|---|---|---|---|
| | |与相关业务口分口上报的数据一致、有相关业务口核对 | | | | | | |
| | 3 | | | | | | | |
| | |签字确认 | | | | | | |
|表|---|-------------------------|---|---|---|---|---|---|
| | |汇编范围齐全,没有遗漏和重复,重点企业无漏报,并 | | | | | | |
| | 4 | | | | | | | |
| | |按要求进行逐户录入 | | | | | | |
| |---|-------------------------|---|---|---|---|---|---|
| | 5 |户数及重点指标增减变动原因清楚 | | | | | | |
|-|---|-------------------------|---|---|---|---|---|---|
| | |上报数据内容齐全,符合统一要求的格式、参数及录入 | | | | | | |
| | 6 | | | | | | | |
| | |方法 | | | | | | |
| |---|-------------------------|---|---|---|---|---|---|

|软| 7 |各类报表封面标识填报真实、正确、完整 | | | | | | |
| |---|-------------------------|---|---|---|---|---|---|
| | |各类报表数据符合表内表间的勾稽关系,特殊情况有书 | | | | | | |
| | 8 | | | | | | | |
| | |面说明 | | | | | | |
| |---|-------------------------|---|---|---|---|---|---|
|件| 9 |各类汇总数据和基础数据衔接一致 | | | | | | |
| |---|-------------------------|---|---|---|---|---|---|
| | |有关人均指标和常用比例指标合理,无金额单位差错现 | | | | | | |
| |10 | | | | | | | |
| | |象 | | | | | | |
| |---|-------------------------|---|---|---|---|---|---|
| |11 |汇总方法正确,上报的“树形结构”清晰有效 | | | | | | |
---------------------------------------------------------

续表
---------------------------------------------------------
| | | | |预 算| | | | |
| |序 号| 审 核 内 容 |企业类| |金融类|保险类|建设类|境外类|
| | | | |单位类| | | | |
|-|---|-------------------------|---|---|---|---|---|---|
| |12 | | | | | | | |
|-|---|-------------------------|---|---|---|---|---|---|
| |13 | | | | | | | |
|-|---|-------------------------|---|---|---|---|---|---|
| |14 | | | | | | | |
|-|---|-------------------------|---|---|---|---|---|---|
| |15 | | | | | | | |
|-|-----------------------------------------------------|
| |审核记录: |
| | |
| | |
| | 报表审核签字: 软件审核签字: |
---------------------------------------------------------

附件二:

2000年汇总会计(决算)报表审核意见登记表
被审核单位名称:
--------------------------------------------
| 类 别 | 相关业务口 | 审核(核对)意见及签字 | 备 注 |
|-------|---------|-------------|----------|
| | 预算处 | | |
| |---------|-------------|----------|
| | 国库处 | | |
| |---------|-------------|----------|
| | 行政政法处 | | |
| |---------|-------------|----------|
| | 教科文处 | | |
| |---------|-------------|----------|
| 预算单位类 | 农业处 | | |
| |---------|-------------|----------|
| | 经建处 | | |
| |---------|-------------|----------|
| | 社保处 | | |
| |---------|-------------|----------|
| | 综合处 | | |
| |---------|-------------|----------|
| | 统评处 | | |
| |---------|-------------|----------|
| | | | |
|-------|---------|-------------|----------|

| | 企业处 | | |
| |---------|-------------|----------|
| | 经建处 | | |
| |---------|-------------|----------|
| 企业类 | 农业处 | | |
| |---------|-------------|----------|
| | 统评处 | | |
| |---------|-------------|----------|
| | | | |
|-------|---------|-------------|----------|
| | 统评处 | | |
| 金融类 |---------|-------------|----------|
| | | | |
|-------|---------|-------------|----------|
| | 统评处 | | |
| 保险类 |---------|-------------|----------|
| | | | |
|-------|---------|-------------|----------|
| | 企业处 | | |
| |---------|-------------|----------|
| 境外企业类 | 统评处 | | |
| |---------|-------------|----------|
| | | | |
|-------|---------|-------------|----------|
| | 经建处 | | |
| |---------|-------------|----------|
| | 行政政法处 | | |
| |---------|-------------|----------|
| | 教科文处 | | |
| |---------|-------------|----------|
| 建设类 | 农业处 | | |
| |---------|-------------|----------|
| | 企业处 | | |
| |---------|-------------|----------|
| | 社保处 | | |
| |---------|-------------|----------|
| | 统评处 | | |
| |---------|-------------|----------|
| | | | |
--------------------------------------------

附件三:

2000年主要指标变动表
(金额单位:亿元)
一、预算单位类:
被审核单位名称: 送审人签字:
-------------------------------------------------------
| 指 标 | 1999年 | 2000年 | 增减额 | 备 注 |
|-----------------|---------|---------|-------|-------|
|年初结余 | | | | |
|-----------------|---------|---------|-------|-------|
|本年收入 | | | | |
|-----------------|---------|---------|-------|-------|
| 其中:财政拨款收入 | | | | |
|-----------------|---------|---------|-------|-------|
|本年支出 | | | | |
|-----------------|---------|---------|-------|-------|
| 其中:财政拨款支出 | | | | |
|-----------------|---------|---------|-------|-------|
| 人员经费支出 | | | | |
|-----------------|---------|---------|-------|-------|
| 公用经费支出 | | | | |
|-----------------|---------|---------|-------|-------|
|年末结余 | | | | |
|-----------------|---------|---------|-------|-------|
|资产部类合计 | | | | |
|-----------------|---------|---------|-------|-------|
| 其中:固定资产 | | | | |
|-----------------|---------|---------|-------|-------|

|负债部类合计 | | | | |
|-----------------|---------|---------|-------|-------|
|净资产合计 | | | | |
|-----------------|---------|---------|-------|-------|
|单位年末职工人数(人) | | | | |
|-----------------|---------|---------|-------|-------|
|年末财政负担人数(人) | | | | |
|-----------------|---------|---------|-------|-------|
| 其中:国家职工 | | | | |
|-----------------|---------|---------|-------|-------|
| 集体职工 | | | | |
|-----------------|---------|---------|-------|-------|
| 离退休职工 | | | | |
|-----------------|---------|---------|-------|-------|
| 年末长休人数 | | | | |
|-----------------|---------|---------|-------|-------|
|年末独立核算机构数(个) | | | | |
|-----------------|---------|---------|-------|-------|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 | | | |
|-----------------|---------|---------|-------|-------|
|政府性基金收入 | | | | |
|-----------------|---------|---------|-------|-------|
|主管部门集中收入 | | | | |
|-----------------|---------|---------|-------|-------|
|其他预算外收入 | | | | |
|-----------------|---------|---------|-------|-------|
|房屋面积单价(元/平方米) | | | | |
|-----------------|---------|---------|-------|-------|
|小汽车单价(元/辆) | | | | |
-------------------------------------------------------
注:房屋面积单价为房屋建筑物金额/房屋建筑物面积;小汽车单价为小汽车金额/小汽车辆数。
二、企业类:
被审核单位名称: 送审人签字:
-------------------------------------------------------
| 指 标 | 1999年 | 2000年 | 增减额 | 备 注 |
|-----------------|---------|---------|-------|-------|
|汇编户数(户) | | | | |
|-----------------|---------|---------|-------|-------|
|录入机器户数(户) | | | | |
|-----------------|---------|---------|-------|-------|
|资产总额 | | | | |
|-----------------|---------|---------|-------|-------|
|净资产总额 | | | | |
|-----------------|---------|---------|-------|-------|
|国家资本 | | | | |
|-----------------|---------|---------|-------|-------|
|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收入) | | | | |
|-----------------|---------|---------|-------|-------|
|利润总额 | | | | |
|-----------------|---------|---------|-------|-------|
|净利润总额 | | | | |
|-----------------|---------|---------|-------|-------|

|国有资产总量 | | | | |
|-----------------|---------|---------|-------|-------|
|本年应上交税金总额 | | | | |
|-----------------|---------|---------|-------|-------|
|本年实际上交税金总额 | | | | |
|-----------------|---------|---------|-------|-------|
|年末职工人数(人) | | | | |
|-----------------|---------|---------|-------|-------|
|全年应发工资总额 | | | | |
|-----------------|---------|---------|-------|-------|
|人均工资(元/人) | | | | |
|-----------------|---------|---------|-------|-------|
|占用的土地面积(万平方米) | | | | |
-------------------------------------------------------
注:人均工资为全年应发工资总额(1999年为全年工资总额)/年末职工人数。
三、境外企业类:
被审核单位名称: 送审人签字:
-------------------------------------------------------
| 指 标 | 1999年 | 2000年 | 增减额 | 备 注 |
|-----------------|---------|---------|-------|-------|
|汇编户数(户) | | | | |
|-----------------|---------|---------|-------|-------|
|录入机器户数(户) | | | | |
|-----------------|---------|---------|-------|-------|
|资产总额 | | | | |
|-----------------|---------|---------|-------|-------|
|所有者权益 | | | | |
|-----------------|---------|---------|-------|-------|
|利润总额 | | | | |
|-----------------|---------|---------|-------|-------|
|净利润总额 | | | | |
|-----------------|---------|---------|-------|-------|
|国有资产总额 | | | | |
|-----------------|---------|---------|-------|-------|
|年末职工人数(人) | | | | |
-------------------------------------------------------
四、金融、保险类:
被审核单位名称: 送审人签字:
------------------------------------------------------------
| | 金融企业 | 保险企业 | |
| 指 标 |-----------------|-----------------| 备注 |
| |1999年|2000年| 增减额 |1999年|2000年| 增减额 | |
|-----------------|-----|-----|-----|-----|-----|-----|----|
|县以上机构户数(户) | | | | | | | |
|-----------------|-----|-----|-----|-----|-----|-----|----|
|录入户数(户) | | | | | | | |
|-----------------|-----|-----|-----|-----|-----|-----|----|
|资产总额 | | | | | | | |
|-----------------|-----|-----|-----|-----|-----|-----|----|
|净资产总额 | | | | | | | |
|-----------------|-----|-----|-----|-----|-----|-----|----|
|国家资本 | | | | | | | |
|-----------------|-----|-----|-----|-----|-----|-----|----|
|营业(保险业务)收入 | | | | | | | |
|-----------------|-----|-----|-----|-----|-----|-----|----|
|利润总额 | | | | | | | |
|-----------------|-----|-----|-----|-----|-----|-----|----|
|净利润总额 | | | | | | | |
|-----------------|-----|-----|-----|-----|-----|-----|----|

|国有资产总额 | | | | | | | |
|-----------------|-----|-----|-----|-----|-----|-----|----|
|年末在职职工人数(人) | | | | | | | |
|-----------------|-----|-----|-----|-----|-----|-----|----|
|正常贷款 | | | | × | × | × | |
|-----------------|-----|-----|-----|-----|-----|-----|----|
|逾期贷款 | | | | × | × | × | |
|-----------------|-----|-----|-----|-----|-----|-----|----|
|呆滞贷款 | | | | × | × | × | |
|-----------------|-----|-----|-----|-----|-----|-----|----|
|呆账贷款 | | | | × | × | × | |
------------------------------------------------------------
五、建设单位类:
被审核单位名称: 送审人签字:
-------------------------------------------------------
| 指 标 | 1999年 | 2000年 | 增减额 | 备 注 |
|-----------------|---------|---------|-------|-------|
|汇编建设项目个数(个) | | | | |
|-----------------|---------|---------|-------|-------|
| 其中:经营性建设项目个数 | | | | |
|-----------------|---------|---------|-------|-------|
| 非经营性建设项目个数 | | | | |
|-----------------|---------|---------|-------|-------|
|基建拨款合计 | | | | |
|-----------------|---------|---------|-------|-------|
|项目资本 | | | | |
|-----------------|---------|---------|-------|-------|
|项目资本公积 | | | | |
|-----------------|---------|---------|-------|-------|
|基建借款 | | | | |
|-----------------|---------|---------|-------|-------|
| 其中:基建投资借款 | | | | |
|-----------------|---------|---------|-------|-------|
| 其中:国债转贷资金 | × | | | |
|-----------------|---------|---------|-------|-------|
|企业债券资金 | | | | |
|-----------------|---------|---------|-------|-------|
|本年自筹基建资金 | | | | |
|-----------------|---------|---------|-------|-------|
|国有资产总额 | | | | |
|-----------------|---------|---------|-------|-------|
|交付使用资产 | | | | |
-------------------------------------------------------


2001年2月19日

汕头市房屋登记办法

广东省汕头市人民政府


汕头市人民政府令第126号


  《汕头市房屋登记办法》已经2011年6月10日汕头市人民政府第十二届8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三日




汕头市房屋登记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房屋登记行为,维护房地产交易安全,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以下统称中心城区)国有、集体土地范围内的房屋登记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房屋登记,是指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将房屋权利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权利以及其他应当记载的事项,在房地产登记簿上予以记载的行为。
  第四条 市房产管理局作为本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的房屋登记管理工作,并直接负责中心城区的房屋登记管理工作;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具体承办房屋登记管理的相关工作。
  房屋登记涉及土地登记的,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受理,经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权和本办法的规定审核后,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将登记事项记载在房地产登记簿,发放房地产权属证书或者登记证明。
  第五条 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统一的房地产登记簿和登记信息系统。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房地产登记簿是指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制作和管理,用于记载房屋基本状况、房屋权利状况以及其他依法应当登记事项的特定簿册,是房屋、土地权利归属和内容的根据。
  房地产登记簿应当记载权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房屋编号、坐落、来源、结构、规划用途、建筑面积,土地的权属性质、使用权类型、使用期限、用途、面积、宗地四至和宗地号,房屋、土地权利的限制,登记时间等内容。
  房地产登记簿采用电子介质的,应当能够转化为唯一、确定的纸介质形式,并定期异地备份。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七条 房屋登记应当遵循房屋所有权和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权利主体一致的原则。
  第八条 房屋应当按照基本单元进行登记。房屋基本单元是指有固定界限、可以独立使用并且有明确、唯一的编号(幢号、室号等)的房屋或者特定空间。
  国有土地范围内成套住房,以套为基本单元进行登记;非成套住房,以房屋的幢、层、间等有固定界限的部分为基本单元进行登记。集体土地范围内村民住房,以宅基地上独立建筑为基本单元进行登记;在共有宅基地上建造的村民住房,以套、间等有固定界限的部分为基本单元进行登记。
  非住房以房屋的幢、层、套、间等有固定界限的部分为基本单元进行登记。
  第九条 办理房屋登记,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申请;
  (二)受理;
  (三)审核;
  (四)记载于房地产登记簿;
  (五)发放房地产权属证书或者登记证明。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本市公开发行的报刊或者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政务网站就登记事项进行公告,公告期不少于5日;公告期满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按规定予以登记。
  第十条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办理房屋登记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在其办公场所进行公示。
  第十一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将有关申请登记材料移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登记内容出具审核意见后,予以登记:
  (一)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在建工程或者一地多房抵押权设立登记,涉及土地登记的;
  (二)房屋所有权转移、变更、更正、注销、换证、补发登记,发生土地面积、用途、使用权类型、使用期限变动,涉及土地登记的。
  本条第一款规定情形以外的其他房屋登记涉及土地登记的,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受理后,一并审核予以登记。
  第十二条 申请房屋登记,申请人应当向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有关申请登记材料。申请登记材料是外文的,应当提供中文译本;外文材料与中文译本内容不一致的,以中文译本为准。
  申请人应当对申请登记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不得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
  第十三条 申请房屋登记,申请人应当使用中文名称或者姓名。申请人为自然人的,登记的名称应当与其身份证件上的名称一致;申请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登记的名称应当使用法定名称或者依法登记的名称。
  第十四条 委托代理人申请房屋登记的,代理人应当提交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自然人委托代理人处分房屋的,代理人应当提交经公证的授权委托书,不能提供的,委托人和代理人应当共同到受理房屋登记的场所提交身份证明并当场签订授权委托书。
  境外房屋所有权人委托代理人申请房屋登记的,授权委托书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公证或者认证。
  购房人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委托房地产开发企业代为申请房屋登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依照合同约定代为申请房屋登记。
  第十五条 房屋权利涉及双方或者多方当事人的,应当由双方或者多方当事人共同申请房屋登记,但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有下列情形之一,申请房屋登记的,可以由当事人单方申请:
  (一)因合法建造房屋取得房屋权利;
  (二)因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生效的法律文书取得房屋权利;
  (三)经公证的继承、受遗赠取得房屋权利;
  (四)有本办法规定的变更登记情形之一;
  (五)因房屋灭失注销房屋权利;
  (六)权利人放弃房屋权利;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 共有房屋的登记,应当由共有人共同申请。
  共有房屋的变更登记,可以由相关的共有人申请,但因共有性质或者共有人份额变更申请登记的,应当由共有人共同申请。
  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房屋的登记,应当由其监护人代为申请。监护人应当提交证明监护人身份的材料;涉及处分未成年人房屋的,还应当提供保证未成年人利益的书面材料。
  第十八条 对房屋登记申请,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登记的房屋不在本登记辖区的,应当当场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二)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四)申请登记的房屋在本登记辖区内,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房屋登记申请。
  第十九条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查验申请登记材料,并根据不同登记申请就申请登记事项是否是申请人的真实意思表示、申请登记的房屋是否为共有房屋、房地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是否同意更正,以及申请登记材料中需进一步明确的其他有关事项询问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询问结果应当经被询问人签字确认,并归档保存。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认为申请登记房屋的有关情况需要进一步证明的,可以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
  第二十条 办理下列房屋登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实地查看:
  (一)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
  (二)在建工程抵押权登记;
  (三)因房屋灭失导致的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
  (四)因房屋分割、合并引起的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或者变更登记;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实地查看的其他房屋登记。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实地查看时,申请人应当配合。
  第二十一条 房屋登记申请符合下列条件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登记,将申请登记事项记载于房地产登记簿:
  (一)申请人与依法提交的材料记载的主体一致;
  (二)申请初始登记的房屋与申请人提交的规划、施工许可证明材料记载一致,或者申请其他登记的房屋与房地产登记簿记载一致;
  (三)申请登记的内容与有关材料证明的事实一致;
  (四)申请登记的事项与房地产登记簿记载的房屋、土地权利不冲突;
  (五)不存在本办法规定的不予登记的情形。
  第二十二条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将申请登记事项记载于房地产登记簿之前,申请人可以撤回登记申请。撤回申请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
  第二十三条 申请登记的房屋有下列情形下之一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不予登记:
  (一)未取得规划许可、施工许可或者未按照规划许可的规定建造的;
  (二)未经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或者备案的,但涉及在建工程登记事项的除外;
  (三)没有合法、有效的权属来源证明文件的;
  (四)申请登记的权利与权属来源证明文件不一致的;
  (五)申请登记的事项与房地产登记簿记载冲突的,但已确定房地产登记簿记载有误的更正登记除外;
  (六)权属有争议或者权属争议尚未解决的;
  (七)不能特定或者不具有独立使用价值或者属于临时建筑的;
  (八)被依法征收、没收,原权利人申请登记的;
  (九)被依法查封或者以合法形式限制权利期间,权利人申请登记的;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申请登记的房屋属于利用宅基地建造的村民住房,国家、省和市在规划管理、施工管理、竣工验收或者备案管理等方面对其有特别规定的,不适用本条前款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的情形。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不予登记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登记的理由,并退还申请人提交的申请登记材料。不予登记情形消除的,申请人可以重新申请登记。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屋,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登记:
  (一)依法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房屋;
  (二)被人民法院裁定为无主的房屋;
  (三)被人民法院判决收归国有的房屋;
  (四)被依法没收归国有的房屋。
  本条前款第(二)、(三)、(四)项规定的房屋,由依法作出裁判或者没收决定的机关通知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登记。
  第二十五条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房屋登记申请之日起,按照下列规定时限,将申请登记事项记载于房地产登记簿或者作出不予登记的决定:
  (一)国有土地范围内房屋所有权登记,三十个工作日,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所有权登记,六十个工作日;
  (二)抵押权、地役权登记,十个工作日;
  (三)预告登记、更正登记,十个工作日;
  (四)换发、补发房地产权属证书、登记证明,十个工作日;
  (五)异议登记、查封登记,一个工作日。
  本条前款规定时限,不包括公告时间、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土地登记内容的时间以及税务部门核征(免)税收的时间。
  第二十六条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房地产登记簿的记载,缮写并发放房地产权属证书或者登记证明。提倡房地产权属证书配置加密、防伪措施。
  房地产权属证书和登记证明是权利人享有房屋、土地权利的证明。
  房地产权属证书、登记证明与房地产登记簿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房地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房地产登记簿为准。
  第二十七条 商品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事项在房地产登记簿上予以记载后,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按可售房屋基本单元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登记证明。
  非商品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事项在房地产登记簿上予以记载后,属于宗地上全部房屋及配套设施已建成的,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发放《房地产权证》;属于宗地上部分房屋及配套设施已建成的,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只记载房屋登记内容的《房地产权证》,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发放的《国有土地使用证》或者《集体土地使用证》配合使用。
  抵押权登记、地役权登记或者在建工程抵押权登记、预告登记的事项在房地产登记簿上予以记载后,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发放《房地产他项权证》或者《在建工程抵押登记证明》、《房地产预告登记证明》。
  第二十八条 房地产权属证书、登记证明破损或者房地产权属证书版本更新的,可以向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换发,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原房地产权属证书或者登记证明;
  (四)房屋平面图及宗地图;
  (五)其他必要材料。
  符合规定条件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予以换发,并收回原房地产权属证书或者登记证明,将有关事项记载于房地产登记簿。
  第二十九条 房地产权属证书、登记证明遗失或者灭失的,权利人应当向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报失,并在本市公开发行的报刊刊登遗失或者灭失声明;刊登时间为三十日,刊登期间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可以申请补发,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刊登遗失或者灭失声明公告的报纸;
  (四)房屋平面图和宗地图;
  (五)其他必要材料。
  符合规定条件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予以补发,并将有关事项记载于房地产登记簿。补发的房地产权属证书、登记证明上应当注明“补发”字样。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补发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的房地产权属证书、登记证明前,应当在所在地集体经济组织内进行张榜公告。
  第三十条 人民法院在执行案件中无法取得房地产权属证书、登记证明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凭人民法院生效的法律文书在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政务网站发布作废声明。
  第三十一条 申请房屋登记的,申请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收费标准缴纳登记费。

第三章 所有权登记

  第三十二条 因合法建造房屋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土地使用权证明;旧城改造项目土地使用权未登记发证的,应当提交旧城改造项目正式实施计划批准文件、规划用地红线图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四)建设工程符合城乡规划、施工许可的证明; 
  (五)建设工程已竣工验收合格或者备案的证明;
  (六)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用地查验意见书;
  (七)房屋门牌证明;
  (八)房屋测绘成果报告;
  (九)其他必要材料。
  申请登记的房屋属于利用宅基地建造的村民住房,国家、省和市在规划管理、施工管理、竣工验收或者备案管理等方面对其有特别规定的,申请人可以不提交本条前款第(四)项和第(五)项规定的证明材料,但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该特别规定要求申请人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第三十三条 利用宅基地建造村民住房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的,应当提交申请人属于房屋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证明。
  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造房屋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的,应当提交经村民会议同意或者由村民会议授权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的证明材料。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受理集体土地范围内的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应当将申请登记事项在房屋所在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进行公告。经公告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方可予以登记。
  第三十四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商品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时,应当将建筑区划内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确认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等房屋一并申请登记,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在房地产登记簿上予以记载,不颁发房地产权属证书。
  第三十五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经登记的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应当在有关法律文书生效或者事实发生后,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
  (一)买卖;
  (二)互换;
  (三)赠与;
  (四)继承、受遗赠;
  (五)调拨、析产;
  (六)以房屋出资入股;
  (七)房屋分割、合并;
  (八)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分立、合并;
  (九)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的生效法律文书;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六条 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房地产权属证书;
  (四)证明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材料;
  (五)房屋平面图及宗地图;
  (六)其他必要材料。
  第三十七条 申请宅基地范围内的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应当提交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转移的证明材料。受让人不属于房屋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不予登记。
  申请集体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应当提交经村民会议同意或者由村民会议授权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的证明材料。
  第三十八条 因在抵押期间转让抵押房屋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应当提交抵押权人的身份证明、抵押权人同意抵押房屋转让的书面文件、他项权利证书。
  第三十九条 因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生效的法律文书、合法建造房屋、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房屋所有权,权利人转让该房屋所有权或者以该房屋设定抵押时,应当依法将房屋登记到权利人名下后,再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或者房屋抵押权登记。
  因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生效的法律文书取得房屋所有权,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予以登记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办理,具备登记条件的,应当在房地产登记簿上记载基于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生效的法律文书予以登记的事实;不具备登记条件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人民法院。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但不发生经登记的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应当在有关法律文书生效或者事实发生后,申请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
  (一)房屋所有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变更的;
  (二)房屋坐落的街道、门牌号或者房屋名称变更的;
  (三)房屋或者土地用途发生变化的;
  (四)房屋或者土地面积增加或者减少的;
  (五)同一所有权人分割、合并房屋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一条 申请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房地产权属证书;
  (四)证明发生变更事实的材料;
  (五)房屋平面图及宗地图;
  (六)其他必要材料。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事实发生后申请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
  (一)房屋灭失的;
  (二)房屋所有权人放弃房屋所有权的;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 申请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房地产权属证书;
  (四)证明房屋灭失的材料;
  (五)其他必要材料。
  因房屋所有权人放弃所有权申请注销登记,但房屋上存在他项权利的,还应当提供他项权利人的书面同意文件。
  第四十四条 经登记的房屋所有权消灭但未申请注销登记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据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的生效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生效征收决定办理注销登记,将注销事项记载于房地产登记簿,原房地产权属证书收回或者公告作废。

第四章 抵押权登记

  第四十五条 以房屋或者在建工程设立抵押权、最高额抵押权的,应当申请抵押权登记。
  第四十六条 申请抵押权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房地产权属证书,或者在建工程的土地权属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证明材料;
  (四)抵押合同;
  (五)主债权合同;
  (六)抵押人有权设定房地产抵押权的证明材料;
  (七)房屋、土地的估价报告或者当事双方协商确定房屋、土地价值的书面协议;
  (八)其他必要材料。
  第四十七条 申请抵押权登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按照本办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提交有关材料外,还应当按照以下规定提交相应证明材料:
  (一)以集体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或者在建工程设立抵押权的,提交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抵押的证明材料;
  (二)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房屋或者在建工程设立抵押权的,提交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抵押的证明材料;
  (三)以登记为共同共有或者不可分割按份共有的房屋或者在建工程设立抵押权的,提交其他共有人同意抵押的证明材料;
  (四)将最高额抵押权设立前已存在的债权纳入最高额抵押担保范围的,提交该已存在债权的合同或者其他登记原因证明材料,以及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同意将该已存在债权纳入最高额抵押权担保范围的书面材料;
  (五)抵押合同在境外订立的,提交公证或者认证证明。
  第四十八条 抵押的房屋或者在建工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属于以划拨、优惠出让等方式取得的,应当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并核定处分时应当补交地价款的数额;当事人申请抵押权登记时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抵押的房屋或者在建工程属于国有(集体)资产的,应当符合国有(集体)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当事人申请抵押权登记时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第四十九条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准予抵押权登记的,应当将下列事项记载于房地产登记簿:
  (一)抵押当事人、债务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被担保债权的数额、债务履行期限;
  (三)登记时间。
  对准予登记的最高额抵押权,除本条前款所列事项外,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还应当将最高债权额、债权确定的期间记载于房地产登记簿,并明确记载其为最高额抵押权。
  第五十条 本办法第四十九条所列事项发生变化,或者发生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变更抵押权的其他情形的,应当申请抵押权变更登记,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房地产权属证书和房地产他项权利证书或者登记证明;
  (四)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变更抵押权的书面协议;
  (五)其他必要材料。
  因抵押当事人、债务人姓名或者名称发生变更,或者抵押房屋、在建工程坐落的街道、门牌号发生变更申请变更登记的,无需提交本条前款第(四)项规定的材料。
  申请最高额抵押权变更登记的,还应当提交最高额抵押权担保的债权尚未确定的证明材料。
  第五十一条 经登记的抵押权因主债权转让而转让的,应当申请抵押权转移登记,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房地产权属证书和房地产他项权利证书或者登记证明;
  (四)抵押权发生转移的证明材料;
  (五)其他必要材料。
  申请最高额抵押权转移登记的,还应当提交最高额抵押权担保的债权尚未确定的证明材料。
  第五十二条 最高额抵押权担保的债权确定前,债权人转让部分债权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最高额抵押权转移登记。当事人约定最高额抵押权随同部分债权的转让而转移的,应当在办理最高额抵押权确定登记之后,办理抵押权转移登记。
  第五十三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经登记的抵押权消灭的,应当申请抵押权注销登记:
  (一)主债权消灭;
  (二)抵押权已经实现;
  (三)抵押权人放弃抵押权;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抵押权消灭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四条 申请抵押权注销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房地产权属证书和房地产他项权利证书或者登记证明;
  (四)证明抵押权消灭的材料;
  (五)其他必要材料。
  第五十五条 经登记的最高额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确定后,申请最高额抵押权确定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登记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房地产权属证书和房地产他项权利证书;
  (四)最高额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已确定的证明材料;
  (五)其他必要材料。
  第五十六条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准予最高额抵押权确定登记的,应当将最高额抵押权担保的债权已经确定的事实记载于房地产登记簿。
  当事人协议确定或者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生效的法律文书确定了债权数额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照当事人一方的申请将债权数额确定的事实记载于房地产登记簿。
  第五十七条 在建工程竣工后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时,在建工程抵押关系尚未终止的,当事人应当申请将在建工程抵押权登记转为房屋抵押权登记。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房地产初始登记时,将有关事项记载于房地产登记簿,收回注销在建工程抵押登记证明,发放房地产他项权利证书。

第五章 地役权登记

  第五十八条 因在房屋上设立地役权申请地役权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地役权合同;
  (四)房地产权属证书;
  (五)其他必要材料。
  第五十九条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准予地役权登记的,应当将有关事项记载于需役地和供役地房地产登记簿,并可将地役权合同附于供役地和需役地房地产登记簿。
  第六十条 经登记的地役权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应当申请地役权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注销登记,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房地产权属证书和房地产他项权利证书;
  (四)证明地役权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材料;
  (五)其他必要材料。

第六章 预告登记

  第六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申请预告登记:
  (一)预购商品房;
  (二)以预购商品房设定抵押;
  (三)房屋所有权转让、抵押;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二条 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书面同意,处分经预告登记的房屋申请登记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
  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相应的房屋登记之日起九十日内,当事人申请房屋登记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预告登记事项办理相应的登记;当事人未按规定申请房屋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注销预告登记。
  第六十三条 预售人与预购人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后,预售人未在约定的时间内与预购人申请预告登记,或者未按照预购人委托代为申请预告登记的,预购人可以单方申请预告登记。
  第六十四条 申请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已办理备案登记的商品房预售合同;
  (四)当事人关于预告登记的约定;
  (五)其他必要材料。
  预购人单方申请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预售人与预购人在商品房预售合同中对预告登记附有条件和期限的,预购人应当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第六十五条 经预告登记的预购商品房在所有权初始登记后,预售人未在规定或者约定的时间内与预购人申请转移登记,或者未按照预购人委托代为申请转移登记的,预购人可以单方申请转移登记,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证明;
  (四)交付房款的证明;
  (五)其它必要材料。
  第六十六条 申请预购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证明;
  (四)当事人关于预告登记的约定;
  (五)抵押合同;
  (六)主债权合同;
  (七)其他必要材料。
  预购商品房未经预告登记的,不予办理预购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
  经预购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且抵押关系尚未终止的,当事人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时,应当同时申请将预购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转为房屋抵押权登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时,将有关事项记载于房地产登记簿,注销预告登记证明,发放房地产他项权利证书。
  第六十七条 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预告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房屋所有权转让合同;
  (四)转让方的房地产权属证书;
  (五)当事人关于预告登记的约定;
  (六)其他必要材料。
  第六十八条 申请房屋抵押权预告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抵押合同;
  (四)主债权合同;
  (五)房地产权属证书或者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预告证明;
  (六)当事人关于预告登记的约定;
  (七)其他必要材料。
  第六十九条 申请注销预告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村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预告登记证明;
  (四)预告登记的房屋权利依法终止或者预告登记失效的证明文件。

第七章 其他登记

  第七十条 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房地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有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证明房地产登记簿记载有错误的材料;
  (四)其他必要材料。
  申请更正登记的事项涉及第三人房屋权利的,有关权利人应当共同申请。
  第七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更正,并将有关登记事项记载于房地产登记簿:
  (一)房地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且房地产登记簿记载事项确有错误的;
  (二)房地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但有行政机关、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件证明房地产登记簿的权利归属确有错误的。
  第七十二条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房地产登记簿的记载错误的,应当书面通知有关权利人在规定期限内办理更正登记。权利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更正登记,且房地产登记簿的记载错误不涉及房屋权利归属和内容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据原申请登记材料或者有效的法律文件对房地产登记簿的记载予以更正,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七十三条 房地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在更正登记期间处分房屋权利申请登记,但房地产登记簿的记载错误涉及房屋权利归属和内容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暂缓办理。
  第七十四条 利害关系人认为房地产登记簿的记载错误,而房地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且利害关系人不能提交行政机关、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件证明房地产登记簿的记载确有错误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并提交申请书、申请人身份证明、申请人与该登记事项存在法律上利害关系的证明材料、房地产登记簿记载错误的证明文件等材料。
  第七十五条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异议登记的,应当将异议事项记载于房地产登记簿。
  第七十六条 房地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在异议登记期间处分房屋权利申请登记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暂缓办理。
  房地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处分房屋权利申请登记的事项被记载于房地产登记簿之前,第三人申请异议登记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中止办理权利人处分房屋权利的登记申请,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七十七条 异议登记申请人应当自异议登记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诉讼或者仲裁请求已被受理的证明材料;不能提供的,异议登记失效,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异议登记。
  异议登记期间,异议登记申请人提请诉讼、仲裁,人民法院、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或者驳回其诉讼、仲裁请求的,异议登记申请人或者房屋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可以申请注销异议登记。
  异议登记被注销后,原申请人就同一事由再次申请异议登记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受理。
  第七十八条 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房屋权利归属或者权利内容与房地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状况不一致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申请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办理相应的登记。
  第七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撤销原房屋登记,收回或者公告作废房地产权属证书、登记证明,但房屋权利为他人善意取得的除外:
  (一)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仲裁机构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件证明当事人以隐瞒真实情况、提交虚假材料等非法手段获取房屋登记的;
  (二)当事人提交的权属来源证明文件被撤销或者确认无效的。
第八十条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的查封或者限制房屋权利的协助执行文书后,应当按照协助执行文书载明的事项和起止时间予以办理查封登记,并将有关登记事项记载于房地产登记簿。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协助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办理查封登记时,不对生效法律文书和协助执行文书进行实体审查;认为生效法律文书错误的,可以向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提出审查建议。
  第八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注销查封登记并记载于房地产登记簿:
  (一)查封登记有效期限届满,查封登记失效;
  (二)司法机关、行政机关解除限制措施,或者依法需要解除限制措施的。

第八章 房地产登记簿查询

  第八十二条 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查询房地产登记簿记载的信息。
  申请查询房地产登记簿记载的信息,应当向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有效身份证明、证明其权利或者利害关系的文件、所查房地产权属证书编号或者房地产坐落,并填写申请表。
  第八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不提供查询,并书面告知申请人不提供查询的理由:
  (一)申请查询的房地产不在登记区域内;
  (二)申请查询的内容超过规定的查询范围;
  (三)依法不得查询的其他情形。
  除本条前款规定外,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供查询服务。
  第八十四条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房地产登记簿的内容保密,不得擅自改变房地产登记簿的查询范围。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五条 非法印制、伪造、变造房地产权属证书或者登记证明,或者使用非法印制、伪造、变造的房地产权属证书或者登记证明的,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收缴;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六条 申请人提交错误、虚假的材料申请房屋登记,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八十七条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办理房屋登记,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承担赔偿责任后,对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登记错误的工作人员,有权追偿。
  第八十八条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涂改、毁损、伪造房地产登记簿;
  (二)对不符合登记条件的登记申请予以登记;
  (三)无法定理由,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登记申请不予以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时限予以登记;
  (四)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第十章 附 则

  第八十九条 具有独立利用价值的特定空间以及码头、油库等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登记,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九十条 本办法施行前,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授权的部门按照其房屋登记管理权限依法作出的行政决定,可以作为办理相关房屋登记手续的依据;历史上遗留未登记的房屋,按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九十一条 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和南澳县的房屋登记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九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1年8月1日起施行。2000年7月6日汕头市人民政府令第42号公布的《汕头经济特区土地房产抵押登记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潍坊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政府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潍坊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的通知

潍政发〔2013〕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各重点企业,各高等院校,各人民团体:

  《潍坊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12月28日市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潍坊市人民政府

  2013年1月5日



  潍坊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自然资源开发、生产建设及其他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作要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要求,坚持谁开发建设谁保护、谁造成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镇(街道)的水土保持工作,由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日常工作由其所属的水利机构承担。

  第五条发改、国土、建设、规划、环保、林业、农业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水土保持管理工作。

  第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加大资金投入,落实保障措施。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八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在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对水土保持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规划

  第九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据本行政区域内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划定并公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对水土流失潜在危险较大的河流源头区、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水源区、林草封禁区、湿地保护区等区域,应当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和城市规划建设区等区域,应当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第十条水土保持规划应当在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和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定的基础上,由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水土保持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批准后,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水土保持规划一经批准,各级各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

  第十一条市、县市区在编制城乡规划和进行重点建设项目布局时,应当有水土保持方面的专项规划。

  第十二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安排专项资金定期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第三章预防

  第十三条市、县市区应当按照水土保持规划,采取封育保护、自然修复等措施,组织单位和个人植树种草,扩大林草覆盖面积,涵养水源,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

  第十四条水土保持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与维护,落实管护责任,保障其功能正常发挥。

  第十五条林木采伐应当采用合理方式,严格控制皆伐;对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防护林只能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在林区采伐林木的,采伐方案中应有水土保持措施。

  第十六条禁止烧山开荒、全垦造林和毁草开垦,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开垦种植农作物。禁止开垦的陡坡地范围,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

  第十七条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建设活动需要挖填土石方、扰动地表、损坏植被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按规定报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征占地面积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达到规定标准的生产建设项目,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其他生产建设项目,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水土保持方案的内容和格式应当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和有关规定。

  第十八条市级立项和跨县的生产建设项目,其水土保持方案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县级立项的生产建设项目,其水土保持方案由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应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水土保持方案经批准后,如建设性质、规模、建设地点等发生较大变化时,生产建设单位应及时补充、修改水土保持方案,并报原审批机关重新批准。

  第二十条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发改部门不予批准立项,环保部门不予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国土资源部门不予办理征地手续,生产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以招拍挂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招拍挂手续办理完毕后,相关审批部门应当在办理有关审批手续时对建设项目是否按规定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把关。

  第二十一条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生产建设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前,应当按照规定验收水土保持设施。 水土保持设施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生产建设项目不得投产使用。

  第四章 治理

  第二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坡耕地改梯田、水系生态、易灾地区生态环境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加大生态修复力度。

  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建设管理,对水土保持设施、试验场地、种植的林草和其他治理成果,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加强管理和保护。

  第二十三条建立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完善水土流失治理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市、县市区应当从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水土保持补偿费等中安排资金作为水土保持预防治理的专项资金。

  第二十四条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活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地貌植被,不能恢复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应当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水土保持补偿费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收取,缴入地方财政专户,专项用于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

  第二十五条在水力侵蚀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单位和个人,以小流域为单位,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按照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田间工程与蓄水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进行坡耕地和沟道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在风力侵蚀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单位和个人,采取设置防护林网、林粮间作、农作物留茬套种、植树种草、荒丘(荒滩)封育、放淤压沙、改良土壤等措施,建立防风固沙防护体系,控制风沙危害。

  第二十六条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单位和个人,采取预防保护、自然修复和综合治理措施,配套建设植物过滤带,积极推广沼气,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水土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建设生态清洁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和生态安全型小流域,保护饮用水水源。

  第二十七条在禁止开垦的陡坡地上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退耕,植树种草;耕地短缺、退耕确有困难的,应当修建梯田或者采取其他水土保持措施。在禁止开垦坡度以下的坡耕地上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修建梯田、坡面水系整治、配套生产道路、增加蓄水设施、强化蓄水保土耕作或者退耕等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第二十八条对开发建设活动所占用土地的地表土应当进行分层剥离、保存和利用,做到土石方挖填平衡,减少地表扰动范围;对废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存放地,应当采取拦挡、坡面防护、防洪排导等措施。开发建设活动中应加强临时排水、临时拦挡和临时覆盖等临时防护措施。开发建设活动结束后,应当及时在取土场、开挖面和存放地的裸露土地上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对闭库的尾矿库进行复垦。

  第二十九条鼓励和支持在全市范围内采取下列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免耕、等高耕作、轮耕轮作、草田轮作、间作套种、退耕还林等;

  (二)封禁抚育、舍饲圈养;

  (三)发展沼气、节柴灶,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以煤、电、气代替薪柴等;

  (四)其他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措施。

  第五章监测和监督

  第三十条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市、县市区水土保持监测机构负责本级水土流失危害的鉴定工作,确保监测结果真实、可靠。

  第三十一条开发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和水土保持监理。

  第三十二条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定期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十三条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不予查处的,或者有其他未依照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2013年2月5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年2月4日。